在三十八节到四十节中,又特别提到了孔子。在古庙学校里是不要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”的,反对四体不动、五壳不分和谋道不谋食的主张,认为孔子是地主的代表。谋道不谋食是有地租?可以吃现成饭。私塾是地主的麻醉机关……陶先生反对封建意识,反对孔子,并且指出了孔子的阶级性,第一次提到了地主,然而对于当时当地的现实的地主,只看到了一个张胡子,而且对于张胡子这类人,除了前面已说过的还得以友谊态度对待外,是没有任何办法来消灭这种寄生现象的;甚至这种人,在他的理想的工学团的新村里居然成了是舒服的一个人,在农人武力保护之下大抽他的鸦片烟……不须上操,不须守夜(五十四节)。这是什么缘故呢?这就是改良主义者虽然要发展资本主义,要提倡劳动生产,反对封建地主,可是对于消灭地主阶级,是一点办法也不敢提出来的;和地主是可以和平共避的,甚至可以受以保护,但只不要当权就行了。
陶先生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来反对传统教育,认为老鼠钻进牛角筒便是中国传统教育之小影;为了不钻牛角尖,为要了向那些海阔天空投奔而去,所以反以教条主义——八股。使教育低级化、中国化,适合落后的农村环境。